各位代表:
現在,我代表金華市人民政府,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,請予審議,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。
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,也是本屆政府的開局之年。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,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“疫情要防住、經濟要穩住、發展要安全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堅決貫徹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,統籌打好穩進提質、除險保安、塑造變革組合拳,克難攻堅、勇毅前行,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,較好完成了市八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。全市地區生產總值5562.47億元、增長2.5%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經濟增長,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.95,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、戰略性新興產業、高端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均居全省首位,十方面民生實事圓滿完成,高水平建設內陸開放樞紐中心城市實現了良好開局。(一)強統籌筑屏障,疫情防控有力有效。始終堅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迭代完善疫情防控“七大機制”,科學高效處置每一起疫情,打贏了婺城“4·15”、義烏“8·2”等疫情遭遇戰。堅持“管得住、放得開”,全面推行重點企業“白名單”制度和閉環生產管理模式,最大力度保持疫情下生產不停、物流不斷、產能不減、秩序不亂。落實疫情轉段“保健康、防重癥”新要求,調整優化防疫舉措,迅速提升疫苗接種、醫療物資保供、醫療救治等能力水平,加強重點人群防護,實現有序轉段、平穩渡峰。(二)強攻堅搶發展,經濟運行克難穩進。助企紓困頂格發力。全面承接落實國家和省一攬子政策,迭代出臺6輪市級政策,兌現惠企資金166.8億元,為市場主體減負242.4億元,惠及市場主體30.9萬家次,政策集成落地綜合指數穩居全省前列。小微企業貸款、制造業貸款分別增長27.2%、14.9%。深入開展“萬名干部助萬企”活動,市縣領導現場集中辦公解決各類問題1400多件。項目建設加速推進。全面開展項目投資“紅黃旗”賽馬比拼,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穩居全省前列,民間投資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、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8.4%、19.1%、21.5%,市本級和東陽獲全省年度投資賽馬激勵。零跑汽車華科生產基地、橫店東磁高效單晶電池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成投產。金華鐵路樞紐擴容改造工程、甬金衢上高速金華城區段、建武高速婺城段等一批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。政策爭取持續加力。爭取用地指標2.8萬畝,出讓工業用地1.8萬畝,均居全省第1。爭取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90.5億元、增長131.8%。市場開拓積極有效。落實穩外貿穩外資系列舉措,“走出去”“請進來”搶訂單拓市場,進出口總額超6800億元,其中出口規模占全國比重提高至2.49%,進口增長59.4%、增速居全省第1。發放汽車、文旅等各類消費券,多措并舉釋放消費潛力。永康獲評全省首批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試點縣。(三)強招引重創新,轉型升級步伐加快。招大引強取得突破。堅決落實“四個一”抓招商機制,招引落地1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73個、創歷史新高,義欣新能源、東陽利維能、蘭溪帕瓦、金義新區紐頓等百億級制造業大項目落地開工。產業鏈招商取得實效,累計落地欣旺達系項目16個、總投資588億元。科創補短扎實有力。正式獲批浙中科創走廊發展規劃,“一廊六城”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214億元。迭代升級科技政策,浙中實驗室掛牌成立,浙江光電子研究院簽約落地,浙江大學金華研究院全面啟用。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42家、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302家,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增長16.5%。產業質效穩步提升。芯光電、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迅猛發展,“2+4+X”主導產業占全市工業比重進一步提高。東陽磁性材料被認定為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。“一縣一行業”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,蘭溪、東陽、永康入選全省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試點縣名單,新增省級未來工廠試點4家,獲評數字經濟發展綜合評價優秀設區市。培優育強取得實效。新增國家級“小巨人”企業5家、數量居全省第1,新增年產值兩百億企業2家、百億企業1家,上市和過會企業5家。平臺發展夯實基礎。“五個一”機制推進十大制造業平臺建設,投資增長29.7%,東陽新材料產業平臺入選省級“萬畝千億”新產業平臺培育名單。“四個一批”整治提升低效工業用地,面積達5.3萬畝、增長60%,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增長30%,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.2%。獲全省制造業“騰籠換鳥、鳳凰涅槃”攻堅行動考核評價激勵。
(四)強改革促開放,發展活力持續提升。數字化改革提速競跑。外國人服務管理、小商品數字自貿應用在全省推進會上演示交流,中藥產業大腦等4個應用獲評全省“最佳應用”,金華城市大腦獲評全省“最強大腦”,校園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應用、“水源安享”等9個項目入選省“一地創新、全省共享”清單,數字政府系統建設進入全省第一梯隊。重點領域改革提質增效。新增15項國家和省部級改革試點。中非經貿合作創新實踐、小商品數字貿易供應鏈集成創新改革獲省改革突破獎。“放管服”改革持續深化,餐飲服務、食品銷售等11個行業實現證照集成辦理、審批時間壓縮50%以上,新增市場主體32.1萬戶、居全省第1。成功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。實施新一輪市屬國企整合提升,形成“1+4”投資運營新架構,資產總額增長18.1%,直接融資增長145.5%,市國資運營公司獲得AAA評級。扎實推進“大綜合一體化”行政執法改革,加快事項劃轉、隊伍整合、力量權限下沉,綜合行政執法系統辦理行政案件量居全省第3。內陸開放多點突破。自貿試驗區建設縱深推進,實現了“日用品+大宗商品”新型易貨貿易首單突破,打造了出口退稅備案單證數字化管理系統等標志性成果,獲批開放經濟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點,跨境人民幣結算增速居全省首位。入選首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,華東國際聯運港入選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。“義新歐”班列開行2269列、增長19.2%,開行量居全國前3;義甬舟海鐵聯運標箱量增長26.5%;獲批設立中國(金華)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,跨境電商出口額穩居全省第1。快遞業務量繼續領跑全國。高規格舉辦中國(浙江)中非經貿論壇暨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系列活動。
(五)強共建優品質,城鄉建設提能升級。規劃引領不斷加強。劃定啟用“三區三線”,調出涉及重點項目穩定耕地6.2萬畝、規模居全省第1。引進城市總規劃師團隊,形成市區總體城市設計初步方案。制定實施市區能級提升三年行動計劃。“交通三圈”加速構建。完成綜合交通投資300億元。杭溫、金甬、金建等鐵路建設扎實推進。金義東市域軌道交通建成試運營。杭金衢高速改擴建工程建成通車,義東高速東陽段加快推進。金義中央大道路基全線完工。市區一環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一期超額完成計劃工程量、二期正式開工。義東、東磐、蘭浦等城際快速路開工建設。獲評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。城市更新“4321”行動全面啟動。婺城長湖灣、金義新區集賢、義烏后宅、永康南苑、武義舊城等42個重點片區改造項目啟動實施,完成城市更新投資940.1億元。15個城鄉風貌樣板區、9個未來社區通過省級考核驗收。生態環境持續優化。躋身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創建城市,入選國家級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名單,市本級和浦江再奪“大禹鼎”金鼎,全市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,市區成功創建省級清新空氣示范區。發布全國首個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市評價體系。浦陽江(浦江段)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。農業農村提質發展。整治耕地“非農化”9.7萬畝、糧食生產功能區“非糧化”12.2萬畝,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實現“三連增”。婺城、義烏、永康獲評省級特色產業農業“機器換人”高質量發展先行縣。實施金華兩頭烏產業振興行動。創建省新時代美麗鄉村示范鄉鎮12個、省級未來鄉村25個,蘭溪入選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。
(六)強特色創標桿,省運舉辦精彩圓滿。堅持“簡約、安全、精彩”的辦賽理念,全市動員、全民參與,開閉幕式儀演融合、亮點紛呈,賽事活動安全有序、高效順暢,贏得廣泛好評。賽事規模、項目、參賽人數均創歷屆之最。金華市代表團金牌數、獎牌數、總分均列全省第4,創歷史最好成績。省運圣火傳遍八婺,省運賽事首次走進鄉村、走進景區,舉辦“五個一百”群眾文體活動1413場,充分激發了八婺兒女參與感、榮譽感、自豪感。268個風貌提升項目順利完工,重要節點、城市景觀精彩亮相,百家媒體集中走進金華采訪報道,打造了“全國電動沖浪板之城”等標志性成果,實現了“辦好一個會、提升一座城”目標。
(七)強共富增福祉,人民生活持續改善。“擴中”“提低”、八婺同心·共建共富“十百千萬”等六大行動方案落地實施。新增城鎮就業12.8萬人,困難人員再就業8285人,引進大學生12.3萬人。武義—永康、磐安—金義新區“產業飛地”啟動建設。蘭溪地標農產品保護利用集成改革、義烏“義有善育”、永康“東遷西歸”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入圍省共同富裕第二批試點,獲評省最佳實踐案例10個。浙江中西部教育、文化、醫療中心加快建設。啟動教育“三百工程”,實施項目204個,新增中小學、幼兒園學位6.05萬個,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提高至55.6%。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有力推進,規范民辦義務教育專項工作穩妥有序,“雙減”工作試點迭代升級。金華理工學院校園主體結構完成。實施文化建設九大行動,市圖書館新館開工建設,婺城、蘭溪、義烏、東陽、磐安等地啟動建設“四館一院”。上山文化遺址群申遺工作扎實推進,婺州舉巖、磐安“趕茶場”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名錄。實施“千醫百院”工程,新增三甲醫院3家,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率居全省前2,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A等級以上醫院5家、數量居全省第3。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升。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、低保標準全市統一,全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保突破10萬人。迭代建設全民安心醫保城市,門診支付方式改革試點經驗全省推廣,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、綜合報銷水平均居全省前列,困難群眾重病負擔保持全省最低。認真解決“一老一小”問題,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獲評全國優秀試點;新增嬰幼兒托位6441個,成立示范型兒童之家304家,實現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鄉鎮(街道)全覆蓋。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7.4萬套(間)、總量居全省第2,102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開工建設。打造“八婺地、雙擁情”軍地共建品牌,建成新時代“楓橋式”退役軍人服務站564家,全面落實退役軍人優待政策。
(八)強治理除風險,社會大局平安穩定。深入開展“除險保安”大會戰,圓滿完成黨的二十大、省運會等重大維穩安保任務,安全生產事故起數、死亡人數較近三年平均值分別下降39.3%、37%,除險保安指數、重大安全生產問題管控力指數均居全省前列。扎實推進“千塘百庫”除險清零行動,堅決打好防汛防臺硬仗,成功抵御梅汛期七輪強降雨,有效應對極端高溫干旱不利影響。積極穩妥處置經濟金融領域風險。深化訴源治理,國家、省級交辦信訪積案全部按期清零,訴求類走訪總量較近三年平均值下降66.1%。加強社會治安防控,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,深化電信網絡詐騙、養老詐騙等專項整治,“反詐指數”居全省前列,刑事、治安警情實現“雙下降”。充實專職社區工作者隊伍,建成省級社區服務綜合體27個,社區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。
一年來,我們全面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,深入開展“六學六進六爭先”學習活動,以謀劃實施一批牽一發動全身的重大項目等“五個一批”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實。全面推進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創建,加強府院、府檢聯動,一審行政案件收案數下降超15%。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、政協民主監督,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29件、政協委員提案490件。堅決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,鍥而不舍糾治“四風”,狠抓“七張問題清單”整改銷號。迭代開展政府系統“六拼六爭”,倒逼各地各部門加壓奮進、爭先創優,獲得省政府正向激勵17項次,創歷史新高。
各位代表!回顧過去一年,我們遇到的挑戰超出預期,面臨的壓力多年罕見,雖歷經艱辛卻從未止步。一年來,我們眾志成城、以快制快,筑牢疫情防控銅墻鐵壁,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,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。一年來,我們面對持續增大的“三重壓力”,先后開展“早準備、搶開局、穩增長”“戰疫情搶發展雙月攻堅”等行動,強化市級統籌、專班攻堅、例會調度,以超常規努力應對超預期沖擊。一年來,我們對標省委賦予的“高水平建設內陸開放樞紐中心城市”新定位,落地開工一批事關金華長遠發展、多年想干未干的重大標志性項目,“三中心三高地”建設破局起勢。一年來,我們成功舉辦了省運會、中非經貿論壇等一系列高規格活動,金華的城市影響力、美譽度進一步增強。
成績來之不易,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,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,是市人大、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,是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。在此,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,向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、各民主黨派、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,向中央和省屬駐金單位、駐金人民解放軍、武警部隊、公安干警、消防救援人員,向關心支持金華發展的港澳同胞、臺灣同胞、廣大僑胞和海內外朋友們,表示衷心的感謝!
在肯定成績的同時,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,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:經濟下行壓力加大,出口、消費、房地產等指標增速回落,企業主體面臨訂單不足等困難,GDP等指標與預期目標有差距。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,制造業投資總量、R&D經費投入強度等排名仍全省靠后,創新和人才的支撐需要進一步加強。引領都市區發展的新格局還未有效形成,尤其是市區首位度不高、拉動力不強,市區GDP增速低于全市平均。共同富裕的成色還不足,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名全省靠后,教育、醫療、文化、養老等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仍有待提升。除險保安任務依然較重,信訪維穩、安全生產、社會治安等領域還有不少短板。政府系統攻堅能力還需加強,逆周期調節、超常規破難、創造性落實仍需加力。對這些問題,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,持續攻堅克難。
二、2023年工作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
202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,是“八八戰略”實施20周年,也是實施“十四五”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。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意義重大,影響深遠。
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: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認真落實省委十五屆二次全會以及市委八屆二次、三次全會決策部署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緊扣忠實踐行“八八戰略”、努力打造“重要窗口”主題主線,按照“放大格局、勇闖新路、突破瓶頸、再開新局”要求,聚焦打造國際樞紐城、奮進現代都市區,大力實施“三個一號工程”,細化落實高質量趕超發展“八大行動”,經濟拼穩進、開放提能級、創新增動能、改革添活力、共富暖民心,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突圍發展,為全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的金華篇章貢獻力量。
2023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: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%左右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;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經濟增長,農村快于城鎮;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.75%以上;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普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這些目標,絕不是輕輕松松、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。必須提振信心拼起來。旗幟鮮明堅持“兩個毫不動搖”堅定信心,政策集成發力增添信心,拼爭首季“開門紅”鼓舞信心,把弦兒繃起來、把勁兒鼓起來,拼字當頭、勇毅前行。必須突圍發展跑起來。搶抓疫情轉段后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復蘇的契機,突圍經濟承壓痛點、市場不振堵點、質效提升難點,錨定“爭三保四拼第一”,跑出高質量趕超發展加速度。必須改革創新沖起來。堅定不移吃改革飯、走開放路、打創新牌,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的韌性活力優勢,推動干部敢為、地方敢闖、企業敢干、群眾敢首創,以創新創業的“一馬當先”,引領高質量趕超發展的“萬馬奔騰”。重點抓好十方面工作:
(一)聚焦穩進提質成勢,著力推動經濟運行提速向好
增強政策撬動力。全面承接國家系列政策、省“8+4”政策包,迭代出臺“金華版”一攬子政策。搶開局穩增長,精準高效落實“助企開門紅政策20條”,5月中旬前兌現所涉及的獎補資金。積極爭取、用好上級政策資源,力爭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占全省份額10%左右;爭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2萬畝,供應國有建設用地5萬畝、其中工業用地1.5萬畝,盤活能耗25萬噸標準煤。推動各項惠企政策精準直達快享,力爭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180億元以上。深入實施融資暢通工程升級版,新增貸款2200億元以上,其中新增制造業貸款350億元以上,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,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。
夯實投資壓艙石。主動對接國家和省規劃布局,圍繞陸港樞紐建設、先進制造業崛起、科技創新強基、清潔能源保供、文旅融合發展、城鎮品質提升等重點領域,適度超前謀劃一批重大項目。深入開展重大項目“十百千萬”攻堅行動,實施100個標志性重大項目,帶動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50億元、增長10%以上,其中制造業投資和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速不低于20%。落實落細領導領辦包干攻堅等“十條舉措”,確保新建省市重點項目開工率一季度達到30%、二季度達到60%、三季度達到85%。
激發消費新活力。大力推動商貿流通業提質擴容,實施商貿平臺能級提升行動,加快實施省級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示范縣項目,新培育入庫商貿企業500家以上。加速線上線下消費融合,積極發展網紅經濟、輕軌經濟、首店經濟、夜間經濟,引進首店、旗艦店等30家以上,網絡零售額達到4400億元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%以上。舉辦浙中購物節等系列節會活動,促進文旅消費全面復蘇,開拓更多潮流夜市、“后備箱”集市等新型消費場景,讓城市的煙火氣越來越旺。精準實施“一城一策”,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,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.9萬套(間),解決好新市民、青年人等住房問題。
做大出口基本盤。扎實開展“百團千企”赴外拓市場活動,組織100個以上團組、4000家以上企業“走出去”增訂單。實施“金品行天下”行動,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、進博會、科隆五金展等境內外重點展會100場以上,參展企業2500家以上。強化外貿主體培育,新增外貿實績企業2000家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15家、跨境電商出口活躍網店3000家以上。外貿出口占全國份額持續增長。
(二)聚焦陸港樞紐引領,著力增創內陸開放新優勢
強化陸港功能提升樞紐鏈接度。推進通道拓展,東向提升義甬舟通道極核功能,深化寧波舟山港金義“第六港區”建設,更大范圍推動關務、港務、船務一體化,建成金甬鐵路雙層集裝箱示范線主體工程,完成海鐵聯運班列集裝箱運輸量超32萬標箱;西向推進“義新歐”通道提質擴容,開工建設復星鐵路快運基地等項目,加快布局中歐班列和海鐵聯運組貨點,全年力爭開行2500列,爭創長三角中歐班列集結中心;北向加快金建鐵路、杭溫高鐵建設,進一步暢連長三角;南向加快推進金南鐵路、杭金麗福高鐵等項目前期,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、海西經濟區聯系。加快場站提檔、口岸賦能,緊抓金華鐵路樞紐擴容改造工程等標志性項目,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試點;華東國際聯運港深化三期項目海鐵聯運、國際聯運區塊前期工作,開工建設港區總部中心、楊梅塘貨運中心站等項目,完成年度投資20億元;義烏(蘇溪)國際樞紐港上半年主體開工。力爭開工蘭溪公鐵水多式聯運樞紐一期、中國(永康)五金物流港一期等工程。加快金義國際機場前期工作,深化金義空鐵樞紐規劃建設。
深化制度開放提升樞紐辨識度。大力推進自貿區金義片區制度創新,爭取進口消費品正面清單管理改革試點等重大改革,先行先試“先查驗后裝運”監管模式,探索貿易物流聯動新模式,爭取全國新型易貨貿易試點。創新發展“保稅+”“市場采購+”“跨境電商+”等貿易業態,新增市級公共海外倉10個以上,力爭全年市場采購出口3500億元、跨境電商出口1100億元、服務貿易總額達到200億元、數字貿易額達到1140億元,積極爭創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。加快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,全年完成進口1000億元,其中大宗商品進口360億元以上。深入實施開放經濟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點,開展鐵路提(運)單物權化改革,推進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。擦亮中非合作“金名片”,高水平舉辦中國(浙江)中非經貿論壇暨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,對非進出口1000億元以上。促進外籍人才停居留便利化,推進外國人來金工作許可、停居留許可“一件事”辦理全覆蓋。
促進港產聯動提升樞紐融合度。大力實施“地瓜經濟”提能升級“一號開放工程”,提高供應鏈協同和資源配置能力,高效匯聚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、資金流,構建更高水平雙循環。培育壯大“5+4”現代服務業體系,金義新區、武義爭創省級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。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,實施快遞業“兩進一出”工程,力爭落地總部型物流企業、區域總部基地等項目4個以上,規上物流企業營收超460億元,快遞業務量突破130億件。做大做強現代金融業,開工建設浙中國際金融中心,推進金華開發區未來財富中心等金融集聚區建設,創設“保險+跨境電商平臺”等產品,培育壯大供應鏈金融,力爭金融業增加值超450億元。做大做強會展經濟,全面開展“百場展會百萬客商興市場”行動,辦好義烏國際博覽會、永康五金博覽會、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博覽會等重點展會,力爭展會交易額突破千億元。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等高端服務業。培育發展特色臨港制造業。
(三)聚焦科教人才強市,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
建好“一廊六城”強磁極。打好科技創新攻堅戰,高效運行“市領導小組+市指揮部+六城工作專班”機制,推進金華科技城、義烏科技城全面躍升,推動浙中科創走廊建設全面起勢。加速構建“510”重大科創平臺體系,爭取浙中實驗室、現代農機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納入省布局,浙江大學金華研究院新引進項目團隊10個以上,復旦大學義烏研究院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個以上,浙江光電子研究院合肥光源金華線站啟動建設。加快科產貿融合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,新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、國家級孵化器等重大科創平臺20家以上。統籌推進創新主體“雙倍增”“雙提升”“雙覆蓋”,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0家、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400家以上。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鏈條,落地建設創新概念驗證中心和技術交易所,加快打造長三角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。
打造“教育強市”育英才。深化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,落實第四輪發展學前教育行動計劃,做好義務教育“雙減”“雙控”后半篇文章,深入實施“縣中崛起”“一校一品”工程。教育“三百工程”完成投資141億元以上。大力實施“優教惠民助共富”行動,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段“陽光分班”改革。力爭5個縣(市、區)通過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省級評估,6個縣(市、區)通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省級評估。推動產教融合發展,加快推進金華技師學院、永康五金技師學院等4所萬人技師學院建設,深化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和中職教育市域統籌。支持浙江師范大學爭創“雙一流”、金華職業技術學院“升本”,支持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高質量發展,加快建設金華理工學院、橫店電影學院等十大標志性項目。推動終身教育提質擴面、特殊教育普惠發展。
推動“智匯八婺”促創新。構筑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體聯動機制。打好“雙龍計劃”“智選金華”等組合拳,新引進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100人、大學生10萬人以上。聯動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、新時代“八婺金匠”培育等工程,新增技術技能人才10萬人、企業創新工程師1000人以上。辦好全省職業技能大賽。涵養最優人才生態,辦好雙龍科創人才周,完善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務,形成以雙龍杯創業創新大賽、揭榜掛帥雙龍榜、雙龍人才指數“一賽一榜一指數”為核心的人才工作格局。
(四)聚焦產業基礎再造,著力推進先進制造業崛起
全鏈條推進“鏈群配”。大力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“一號發展工程”,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2%以上。開展“數改賦能”行動,提速“十鏈萬企”數字化改造,啟動浙中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設,新增省級智能工廠(數字化車間)15家、未來工廠2家。打好產業轉型攻堅戰,聚焦“2+4+X”主導產業,開展產業集群提能行動,重點打造新能源汽車及配件、智能家居、電動園林工具等10條標志性產業鏈。大力推進“鏈長+鏈主”強鏈固鏈,用好用足產業基金,加快建設“鏈群配”特色園區。實施市級重點技改項目400個,列入省重大制造業項目60個以上,推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%,“2+4”產業集群產值超5200億元。
全周期引育“大好高”。打好招大引強攻堅戰,聚焦世界五百強、民企五百強等龍頭企業,全年招引落地1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70個以上,其中當年落地、當年開工、當年入統項目占60%以上。搶抓國外產業轉移等機遇,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資,力爭實際使用外資6億美元以上、其中制造業外資占比25%以上。開展企業梯度培育行動,分行業分領域完善企業培育機制,大力支持“高稅無地”企業發展壯大,中小企業走“專精特新”發展道路,滾雪球式實施“雄鷹”“尖峰”等行動,力爭產值超10億元制造業企業累計80家以上,新增產值超百億企業2家、上市和過會企業8家、省級“專精特新”企業200家、優質“小升規”企業500家、“品字標”品牌企業40家以上。
全要素賦能大平臺。開展產業平臺提升行動,對照“萬畝千億”新產業平臺標準,大力推進十大制造業平臺建設。完成十大平臺空間詳細規劃編制,布局建設配套基礎設施、人才服務中心、科技創新中心等標配,推行“雙月觀摩、季度晾曬”比拼機制,推動土地、能耗、資金等要素資源50%以上投入十大平臺,確保十大平臺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400億元、制造業投資增長25%以上。打好低效用地整治攻堅戰,全年完成3.6萬畝以上,其中集中連片片區10個、面積1.5萬畝以上,力爭規上工業畝均稅收保持兩位數增長。
(五)聚焦改革深化攻堅,著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
便利化提能增效。大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“一號改革工程”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“放”出競爭力、“管”出公信力、“服”出吸引力。急用先行、實戰實效,推進數字政府重大應用建設。多想“怎么辦”、少說“不能辦”,扎實推進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、涉企政務服務“一件事一次辦”、跨省通辦、“關鍵小事”智能速辦。多開“綠燈”、慎開“紅燈”,創新“一次采集、一網申報、并聯審批”模式,持續推進27個企業辦事高頻行業準入準營“一件事”改革,全力實施政府投資項目“集成審批”改革、一般企業投資項目“極簡審批”改革等七大舉措,提速優化投資項目綜合審批服務。迭代“無證明”辦理清單,深化“減證便民”行動,推進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證照互通共享應用,加快實現市場監管、稅務、經信、商務等企業年報“多報合一”,做到企業辦事無憂、政府無事不擾。
市場化激發活力。持續完善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,進一步構建“親清”政商關系,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新時代婺商精神。加快建設高效規范、公平競爭、充分開放的統一大市場,深化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,落實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機制,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,嚴格涉企收費監管。推進知識產權全鏈條金融服務創新。深化國資國企改革,新增主體信用評級AA+國企4家以上。
法治化保駕護航。全面貫徹執行《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》,建好用好營商環境監測服務中心,做到“無事不插手、有事伸援手、難事不撒手”。深入推進“大綜合一體化”行政執法改革和鄉鎮(街道)法治化綜合改革,全面推廣“綜合查一次”聯合執法,拓展“監管一件事”領域范圍。深化府院、府檢聯動,加強涉企法律服務,創新推進“三位一體”企業合規改革,優化完善執行助企紓困“輸氧玻璃罩”、企業信用修復等機制,慎用查封、扣押、凍結等措施,嚴厲打擊合同詐騙、職務侵占等違法犯罪,讓市場主體創業有信心、投資能放心、發展更安心。
(六)聚焦金義主軸牽引,著力建設現代化都市區
增強金義主軸拉動力。實施提升金義主軸拉動力三年行動計劃,強化金華市區和義烏雙核驅動,落細“10+10+X”重點任務。加快提升市區能級,支持金義新區打造“浙中增長極、未來新中心”,婺城建設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,金華開發區打造高質量發展主戰場,雙龍風景旅游區打造八婺文化的制高點、金名片。支持義烏爭取新一輪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,持續放大自貿試驗區、綜保區等疊加優勢,高水平建設世界小商品之都。加強全市域要素統籌、項目統籌。推動各縣域板塊特色發展、各展風采,積極爭取省級縣域承載力提升試點,科學編制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行動計劃,支持蘭溪建設新時代典型工業城市,東陽建設國際影視文化名城,永康建設世界五金之都,浦江打造水晶詩畫名城,武義打造溫泉康養名城,磐安打造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樣板地。
加速城市品質新提升。完成市、縣兩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成果上報,以及《金義都市區規劃》《金義一體化規劃》修編。深入推進城市更新“4321”行動,力爭完成城市更新總投資800億元以上,其中1平方公里以上片區改造項目投資600億元以上。市區重點推進雙溪西路兩側等十大片區改造項目,縣(市)重點推進14個片區改造項目。建成省級城鄉風貌樣板區12個、省級未來社區25個以上,扎實做好義烏、東陽全域未來社區試點,統籌推進城市地標、城市綠地、海綿城市等規劃建設。加快智慧城市建設,推動城市管理手段、管理模式創新。立足產城人文深度融合,加強城市形象塑造和推介。
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。打好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大會戰,實施綜合交通項目85個、完成投資超315億元。開工建設金華鐵路樞紐擴容改造工程、義龍慶高速金華段、甬金高速改擴建工程、建武高速蘭溪段,提速推進甬金衢上高速金華城區段。建成投用金義中央大道,加快建設義東、蘭浦、東磐等城際快速路,完成金永快速路工可報告。市區一環路快速化改造一期、二期分別達到工程進度的70%、25%以上,三期力爭年底前開工。開工建設錢塘江、金華江三級航道整治工程。加快建設以水資源配置、防洪保安等為重點的“浙中水網”,扎實推進市區“三庫三溪”整治、義烏雙江水利樞紐等在建工程,力爭開工烏引渠道提升、東陽石馬潭水庫、浦江雙溪水庫等重點水利項目。抓好跨鄉鎮土地綜合整治,優化國土空間布局。
(七)聚焦鄉村全面振興,著力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
讓農業高質量發展更有奔頭。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,做好“非農化”“非糧化”整治后半篇文章,實施糧食生產功能區農田水利設施改造提升工程,持續開展“百千萬”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,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6.9萬畝、總產量達到9.6億斤以上。深化農業“雙強”行動,加快全國一流農科院建設,推進浙中共富先導區等重點項目,加強農機裝備核心技術攻關和農田宜機化改造,浦江、武義爭創省級綜合性農業“機器換人”高質量發展先行縣。做優做強金華火腿、兩頭烏、中藥材、水果、花卉苗木、食用菌等特色優勢產業,磐武中藥材全產業鏈規模力爭達到百億級,“金農好好”品牌授權企業銷售額達到110億元以上。
讓新時代和美鄉村更有看頭。持續深化“千萬工程”,爭創省級和美鄉村示范縣1個、示范帶2條、示范鄉鎮10個、特色精品村30個、美麗宜居示范村15個以上,建成省級未來鄉村20個以上。加快補齊交通、供水等農村基礎設施和教育、衛生、養老等公共服務短板,新改建和提升“四好農村路”735公里,加快建設15分鐘“幸福鄉村生活圈”。實施歷史文化(傳統)村落保護利用項目30個。
讓強村富民更有盼頭。深化以集體經濟為核心的“強村富民”改革,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達到75%以上。實施促進農民增收三年行動計劃,因地制宜發展鄉村休閑、生態旅游、綠色康養、文化創意等新產業新業態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%以上。深入開展先富帶后富“三同步”行動,健全共富結對幫扶體系,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%以上。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,健全農戶“三權”市場化退出機制和配套政策。
讓市域版“山海協作”更有甜頭。深化實施八婺同心·共建共富“十百千萬”結對行動,完成產業合作項目40個以上,到位資金45億元以上。深化“產業飛地”、特色生態產業平臺建設,武義、磐安兩大特色生態產業平臺完成投資12億元以上,武義—永康、磐安—金義新區“產業飛地”落地建設項目15個、完成投資20億元以上。
(八)聚焦美麗金華建設,著力擦亮浙中大花園金名片
打好污染防治持久戰。深化藍天保衛行動,基本消除中度污染天氣,全市PM2.5平均濃度低于25微克/立方米,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3.5%以上,全域創成省級清新空氣示范區。深化碧水提升行動,加快推進“污水零直排區”標桿鎮街創建,建成污水處理廠3座,新改建污水管網38公里,省控地表水斷面水質達標率保持100%,再奪“大禹鼎”金鼎。深化凈土清廢治塑行動,全域完成受污染耕地“源解析”,新增危廢利用處置能力10萬噸/年,力爭全省首批通過“無廢城市”四星評估。
加強生態保護和治理。堅決抓好生態環境保護督察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問題整改。深化磐安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市試點,加強珍稀瀕危物種救助保護和外來物種入侵治理,建成生物多樣性特色體驗地10個以上。嚴格落實河(湖)長制、林長制,創建省級美麗河湖10條以上,完成森林質量提升29萬畝以上。加快打造白沙溪流域國家級水利風景區。
加快能源綠色低碳發展。優化能源供給結構,深入推進磐安抽水蓄能電站、大唐金華天然氣發電、川氣東送二線工程金華段等重大能源項目建設,能源領域完成年度投資46億元。加快500千伏潘村變等重點電力設施建設,新增新能源汽車公用充電樁900個、光伏裝機40萬千瓦。強化能源運行調度,加快全域虛擬電廠建設,切實做好能源保供穩價。深化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建設,推進110個省級低(零)碳、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建設。
(九)聚焦民生共富共享,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
打造就業創業服務示范城。突出抓好“擴中”“提低”重點改革,實施就業創業“七大示范行動”,深化“十縣連百縣”勞務協作,城鎮新增就業10萬人以上,幫扶困難人員再就業5000人、失業人員再就業2萬人以上。完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,優化勞動者權益保護制度,全力打造“安薪金華”品牌。
織密共富型社會保障網。推進社會保險提質擴面,新增企業職工養老保險、工傷保險參保各10萬人以上,迭代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社會保障集成改革。做實醫保市級統籌,深化全周期醫保支付改革,優化“金惠保”商業補充醫療保險,構建因病致貧返貧防范長效機制,基本醫保參保率達99.5%,全面建成全民安心醫保城市。穩步提升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,實現縣級社會救助聯合體全覆蓋。深入推進“金有醫養”“金有善育”建設,為全市8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,執行落實《金華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》,實現市、縣老年健康指導中心全覆蓋,每萬名老年人康復護理床位達到55張,千人嬰幼兒托位數達到3.9個,爭創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。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。
打好“健康金華”強基提能攻堅戰。聯動推進“醫學高峰”、高水平縣級醫院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,開工建設市中心醫院新院區、市第五醫院遷建等重大項目,新增三甲醫院1家、省級臨床重點專科3個以上,探索在主要醫療機構設立安心醫保駐院服務站。做實城市醫聯體、縣域醫共體,縣域就診率達到88%以上。大力推進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,提升信息化水平。加強疾控機構能力建設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。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。
提升八婺文化軟實力。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,加快推進市圖書館新館等市縣重大文化設施建設,打造“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”,辦好中國(金華)李漁戲劇匯等文化活動。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,大力弘揚宋韻文化,持續提升“萬年上山·世界稻源”“千年文脈·浙學之源”“百年宣言·信仰之源”影響力,促進婺劇高質量發展。大力實施文旅消費品牌創建行動,推動文旅資源串珠成鏈、產品提檔升級、業態豐富多元,支持橫店影視城爭創世界級旅游景區試點、雙龍風景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,完成文旅項目投資260億元以上,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市。深化“浙江有禮·八婺爭先”市域文明實踐行動,深入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和全民閱讀,加快推進全域文明城市創建。
擦亮亞運省運“雙賽之城”金名片。充分運用省運辦賽經驗,高標準做好亞運會火炬傳遞、場館運行、賽事組織、宣傳推介、后勤保障等工作,確保金華賽區足球小組賽和藤球比賽圓滿成功。持續提升“迎亞運”城市風貌,新建基層體育場地設施100個、“環浙步道”400公里以上,建成國家水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。加強體育場館綜合利用,辦好全國電動沖浪板錦標賽、全國藤球錦標賽等賽事,創建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,實施游泳振興計劃,促進群眾體育、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全面發展,建設體育強市。
(十)聚焦社會治理提升,著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金華
大力提升疫情防治水平。突出“保健康、防重癥”,提升醫療救治能力、醫療物資保障能力,落實養老院、兒童福利院等重點場所有序開放管理,優化農村防控體系。提高疫苗接種率和科普實效性,及時回應群眾關切,提升全民健康素養,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。
持續加強安全生產治理。深入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,構建“大安全、大應急、大減災”框架。圍繞“八治一防”,持續推進道路交通安全大會戰,深化消防、建筑施工、危化品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,強化安全執法監管、行刑銜接和“一案三查”,遏重大、控較大、保安全,確保生產安全事故起數、死亡人數同比下降。做好防汛防臺抗旱、森林防火、防災減災等工作,加強食品藥品全鏈條閉環監管。完成“千塘百庫”除險清零任務。
牢牢守住社會穩定底線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后陳經驗”“浦江經驗”“龍山經驗”,提升基層治理“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”功能,完善信訪和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,確保通過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驗收。堅持風險隱患多跨協同、聯動處置,打造“金安智治”系統和全市維穩指揮中心,構建閉環管控機制。堅決打贏亞運等重大維穩安保攻堅戰。專班推進重大涉穩風險處置,持續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風險。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,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,深化“公安大腦”建設,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,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、養老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,全力爭創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。
同時,強化東西部協作,認真做好對口支援和對口合作工作。支持駐金部隊建設,完善國防動員機制,深化國防后備力量建設,加強全民國防教育,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,推動軍民融合產業發展,市本級爭取省雙擁模范城創建“七連冠”。扎實開展第五次經濟普查工作。支持工會、共青團、婦聯等人民團體工作,支持民族、宗教、對臺、檔案等工作,重視做好外事、僑務、港澳、氣象、人防、文物、地方志、仲裁、慈善、殘疾人、關心下一代、紅十字會等工作。
三、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
新征程呼喚新作為。市政府將堅持把“實干爭先”貫穿現代化建設始終,不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,奮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。
講政治,忠誠為政。深刻領悟“兩個確立”的決定性意義,把對總書記的感恩之心、愛戴之情、捍衛之志,體現在干事奮斗中、展現在精神面貌上。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各方面,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、政治領悟力、政治執行力,堅決做到“總書記有號令、黨中央省委市委有部署,政府立馬見行動”。加快打造“八八戰略”實施20周年標志性成果,努力交出牢記囑托、感恩奮進高分答卷。
勇擔當,創新施政。始終保持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精神境界和“建功必定有我”的堅定決心,多做打基礎、利長遠的實事難事。始終保持“功成必須敢為”的膽識魄力,主動求新求變、勇于打破常規。始終保持“干就干好、干到最好”的精品意識,盯著排頭創先進,瞄準一流爭優秀。全面激發“搶、拼、闖”的干事狀態,聚力創新深化、改革攻堅、開放提升,把握機遇期,下好先手棋,搶占主動權,闖出新天地。
優服務,為民勤政。牢記“人民”二字重千鈞,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,全力解決群眾“柴米油鹽”的煩惱、“衣食住行”的需求、“酸甜苦辣”的傾訴。深入開展“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,千名干部幫千企”活動,多到項目一線解難題、多到企業車間問需求、多到群眾家中送溫暖。暢通市民服務熱線、市民問政等渠道,優化群眾評價監督政府部門機制,狠抓工作閉環落實,確保說了算、定了干、干必成。
重法治,依法行政。牢固樹立法治觀念,不斷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,推動行政訴訟總量、敗訴率雙下降,全力突破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創建。堅決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,依法接受人大監督,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,主動接受監察監督、法律監督、社會監督、輿論監督,加強審計監督和統計監督,加強政務公開,確保政府工作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高效運行。
守清廉,從嚴治政。嚴格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,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,馳而不息糾“四風”樹新風。持續深化黨風廉政建設,加強重點領域監管。堅持政府過“緊日子”,執守簡樸、力戒浮華。發揚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,加快打造“清廉政府”,真正做到“干事加干凈、干凈且干事”。
各位代表!新征程戰鼓催征,新使命責重如山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,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,堅定信心、迎難而上,創新突破、實干爭先,為打造國際樞紐城、奮進現代都市區,全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的金華篇章而團結奮斗!
??